2005年6月26日星期日

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歌声

放一份回顾我们那个时候港台歌曲的帖子,学生时代的某些回忆。这是有一次看了网易一个所谓“70年代人必听专辑”的单子之后按照它列举的专辑写的。英文歌听得太多了,根本说不过来;但是我听中文歌曲的时间相对较短,就说说对他们的感受吧。

BEYOND:几乎是唯一我在沉迷于欧美摇滚之后仍然坚持聆听的香港音乐。《大地》是那个时候我们接触BEYOND的第一张专辑吧。其实后来听得多了,还是觉得早期那些介乎于地下和商业之间的曲子更加动人,比如那真诚得淌血的《再见理想》。得知黄家驹的死讯是在一个昏暗的下午,阳光的颗粒从天井斜洒进屋,空气阴郁而滞重。张有待放了《全是爱》。后来,在某次演唱会上,黄家强那一支哽咽到唱不下去的《海阔天空》成为了我们几个挚友告别青春的圣歌……

《二楼后座》之后我还坚持买了他们的若干张专辑。老实说,演奏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但是作曲一落千丈。灵魂已经死去。回头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

陈升:那几首卡拉OK里的大情歌也就罢了,杀伤力确实强。但我真正被这个嗓子一塌糊涂的男人震撼是那首《细汉仔》。那种愤怒的控诉、那种悲痛的呐喊、那种带血的仇恨即使在地下摇滚圈中也是罕见的。歇斯底里的无名发泄听得多了,但这首歌却是非常严肃的对社会对人性的质询。陈升的破嗓子唱到高潮明显力不从心,但正是如此更加凸显了它的力度。我把《细汉仔》《鹿港小镇》以及《老幺的故事》并称港台乐坛三大“底层的声音”。

从这首歌,我了解了一个真正的陈升,也更加了解了他那些看似庸俗的情歌中蕴藏的真情。

崔建:没得说,启蒙老师。但他后来确乎是“孤独地飞了”。大概是99年在法国使馆看过一次他的演出,外国人喜欢得要命,可是我却找不到听《从头再来》的感觉了。

达明一派:刘以达和黄耀明是有颇有创造力的人。《石头记》《天问》《十个救火少年》……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歌,只可惜我不是很喜欢电子音乐。另外问一句:《忘记他是她》和《禁色》是不是真的是同志歌曲?反正黄已经是公开的同志了。

《校园民谣》:没办法,现在唱到“分给我烟抽的兄弟”还是感到莫名的伤感。总是想起我下铺那个喜欢在暖气片上烤鞋垫的家伙说:“以后你会怀念我的鞋垫的。”当时我们把他捂在被子里爆攒了一顿,现在看来,他说的这句话似乎不错……而《流浪歌手的情人》于我来说更是具有刻骨铭心的个人意义。那首歌,根本不敢再唱,一开口便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

另外,在学校从来不会单独唱歌的我,后来被人发现非常善于唱校园民谣魅惑女孩子。

《中国火》:可能是我实在孤陋寡闻,国内摇滚怎么就再也不能超越这么早的一张合集了呢?当然,那一声震撼人心的“姐姐我要回家”把整个专辑提升了一个档次。不过除了这一首歌之外,张楚这个作词的天才,写出来的曲子简直是不可救药。

黑豹:北京青年报那一句“除了长肉没长别的”其实说得非常贴切。他们的第一张专辑还可以算是大街小巷纷纷传唱,窦唯走后也不过就沦为了普通群众。那张专辑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把CD里有的《别去糟蹋》收入盒带,在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下成长的国人能写出这样动人的反战歌曲还真是不容易。说起窦唯,当初颇被他迷惑了,后来发现他和Peter Murphey简直一模一样。不过他也算是中国摇滚乐中比较早拥有个性的一个。

侯德建、黄舒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我都很遗憾地错过了他们。现在才发现佩服得不得了,却只能找寥寥的MP3听了。

姜育恒:如此温柔、喜欢配乐诗朗诵的男人!歌是相当好听,可是现在想起来太肉麻了。不过前些日子看到了他的一个music video,风格转变了,感觉居然有些像……庾澄庆!

李宗盛:一直没有特别喜欢过他,因为他给别人写的歌都很好听但是很无聊,给自己写的歌非常真诚非常幽默却都不太好听。他是个两面派,我想他活得大概也挺痛苦的。有一张他和黄霑的合唱专辑,很有恶搞的感觉。

林子祥:我的同学都不喜欢他,没道理呀!阳刚起来如《真的汉子》,婉约起来如《每一个晚上》,另类的还会有《生命之曲》,这个小胡子应该是一个男人的楷模啊。

罗大佑:我的心理年龄看来是偏大的。罗大佑本应该是比我再大4、5岁的人的偶像,但我却成为了这个已经被神化了的人的信徒。《光阴的故事》的感慨,《稻草人》的苦闷,《乡愁四韵》的惆怅,《之乎者也》的会心一笑;从《鹿港小镇》最初的质问,到《盲聋》《未来的主人翁》(很多人说起来,都觉得那长达3分钟的“飘来飘去”似乎应该延续得再长些……而听到“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的时候我确实落泪了。这种无可奈何的挫折感或许也只有70年代这一代人才会有的罢。前辈们还有理想,后辈们还有未来,我们却夹在中间,什么也没有……扯远了)的高声的控诉;恋曲80902000的蜕变;当然还有我们毕业生晚会上的主题歌:《闪亮的日子》……我实在无法把他曾经感动过我的歌一一列举了。

罗大佑似乎就是那种属于“中老年听众”的歌者吧,沧桑、睿智、无奈……这些都是需要岁月沉淀的。

齐秦:除了头发,他的音乐其实并不叛逆。但是在当时的初中生看来,狼与九个太阳的荒野就代表着最向往的自由。他的情歌也和他本人一样痴情。齐秦后来的作品我就听得少了,不过《无情的雨无情的你》里有一首《直到世界末日》给我的印象相当深,据说这是齐秦本人的爱情宣言。

齐豫:如果说我会爱上某一位女歌手,那么我一定会爱上齐豫。她的嗓音很弱,让人觉得她是那么孤独脆弱,但她的歌却能抚平你心灵的创伤。《欢颜》《橄榄树》,这个吟唱诗人的美是多少青春美少女永远也望尘莫及的。

苏芮:《搭错车》中那个唱《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的黑皮衣女子到《再回首》的感怀再到《牵手》中的温馨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她得到的和她失去的。

谭咏麟:谭校长的歌着实好听来着,可是五十岁的人了还搞成那样实在是……他大概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得太久了?反正我是把喜欢谭咏麟的那段日子当成了年少无知的一个小小注脚。

王杰:当他不再是浪子的时候,他的歌也就失去了痛苦的力量,也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童安格:嗓子确实独树一帜,歌却是一般。

王菲:走红到“天王天后”级的艺人里我唯一觉得红得有点道理的。

赵传:由于他的丑陋,造就了他的真诚。《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是一只小小鸟》至今听来仍能够引起相当多又不英俊又没钱又没地位的普通人的共鸣。有了音乐和啤酒,有了真诚的人生,还有什么更快乐的事呢?

周华健:我觉得他挺搞笑的,不那么假模假式,就这一点来说非常喜欢他。

郑智化:那年高中军训,几乎每个男生都在大大咧咧地唱“我的口袋有三十三块”,尽管那时候我的口袋里有三块钱就不错了。他的歌里带着与生俱来的痛,也许和他的残疾有关,这使他的目光可以转向普通人甚至下层人。不论是《水手》(这么好的歌居然被卡拉OK活活唱滥了,sigh……)、《补习街》还是《老幺的故事》,郑智化是港台少数创作范围极为广阔的歌手。可惜他的才华似乎很快就用尽了,后期的歌曲越来越雷同。真是可惜了。

哦,写得太长了好象,没想到。全当是对青春岁月的纪念罢。

怀旧是衰老的表现,我看这话一点不错。

没有评论: